医院主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中医工作室 >> 正文

吉海望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

来源: 更新时间:2022年08月31日 11:19 


一、学术影响

吉海望,男,主任医师,教授,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指导专家、陕西省首届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师承博士生导师,全国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名老中医师承教育指导老师、全国百名优秀研修人才指导老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学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任陕西中医杂志编委,风湿病与关节炎杂志编委。

二、临床经验

(一)整体出发,临证不误

整体,是指事物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包括两方面,一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脏腑、经络、肢体、皮毛、孔窍和精髓构成,虽然这些脏腑器官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它们之间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它们把五脏作为人体的中心,经络作为联系的通道,配合六腑,联络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贯通表里、上下、内外,不可分割地形成一个完整的机体。气、血、精、津、液作为生命物质,运行于全身脏腑器官,滋养并调节各脏腑器官的活动。它们在结构上不可分割,生理上相互关联,协调和谐,一旦发生病理改变又相互影响。二是认为人体与外界环境是统一的,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条件,自然环境的变化,如生活环境、地理位置、季节气候、昼夜晨昏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地影响人体的健康与疾病。社会环境能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社会环境的变动与人体的心身健康和疾病的产生有着密切联系。主张认识和诊治疾病时要立足于中医的整体观。人体的各个脏腑器官之间通过经络密切联系,构成统一的整体,彼此之间气血津液相通。如果体内的脏腑有了病变,那么机体外表就一定会有所反映,医生可以通过观察外在局部的病理变化,推断体内脏腑的气血阴阳盛衰,正如《灵枢·本脏》篇曰:“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视其外应,则知其病所”。在临床上中医有“审察内外,司外揣内”之说,医生在诊治疾病时,常常就是通过疾病表现出来的外在的症状和体征来判断的。故虽然病在局部,但诊治时应着眼整体,将局部的病变,放到整体中去分析,这样才能全面的判断病情,临证不误。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环境因素引起的心身疾病和躯体器质性疾病亦显著增加,中医学“七情内伤”就包含了社会环境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七情致病不但能够直接损伤五脏,还影响人体脏腑的气机,使病情加重或恶化。故他强调,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除了合理运用方药,还要注重心理疏导,结合心理治疗,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恢复健康。这种运用心理疏导,综合调理的治疗方式也是中医心身医学的特点,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脏腑辨证,治疗杂病

认为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另一个基本特色,作为中医学理论的核心,是每位临床医师应当掌握和牢记的思维方法。辨证论治,是通过运用中医学理论来辨析与疾病相关的资料,从而确立证候,制定相应的治则治法以及方药,并付诸实施的临床思维过程。辨证论治可分为辨证和论治两个阶段,辨证包括辨病因、辨病位、辨病性和辨病势四个方面,论治分为因证立法、随法选方和处方遣药三个环节。中医学常用的辨证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经络辨证、三焦辨证。汉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辨证论治专著,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书中所创六经辨证和脏腑经络辨证对中医学的辨证论治具有深刻影响。认为脏腑辨证是临床各种辨证方法的基石与核心,运用于临证中颇有心得。脏腑辨证通过对疾病证候归纳和分析,结合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由此判断疾病的病位病性和病机的思维和认识过程。《金匮要略》中则对脏腑辨证有详细论述,多篇病证都以脏腑的生理、病理为基础,分别按疾病的部位、病性论证施治。他推崇《黄帝内经》及历代先贤学术思想和经验,提倡以脏腑为核心的辨证论治的观点,重视脏腑功能对人体生理状态的调节作用和疾病发生转归的影响,认为脏腑对机体活动的重要作用,主要在于影响气、血、精、津液的生成和输布。在临证辨证中,都体现了脏腑辨证的学术观点:从肾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从脾肾论治痛风,从脾胃肾论治强直性脊柱炎,从脾论治痰湿咳嗽,从肝脾肾论治脱发,从肝论治慢性痞满证,从脾胃论治口疮,从心肝脾肾论治围绝经期诸症,从脾肾论治产后痹,从肝脾论治纤维肌痛综合征等。

(三)顾护脾胃,调补后天

脾胃为后天之本,具有受纳和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气血源源不断的来源于脾胃的精微物质,通过充养先天之精而使肾精充盈,维持基本的生命功能。强调脾胃在风湿病中的作用,认为风湿病的发病、病程进展以及预后都与脾胃的脏腑功能密切相关。认为久痹多湿,脾胃的运化功能失常可以产生外湿和内湿。医圣张仲景继承《黄帝内经》,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意为如果脾胃脏腑功能强健,则机体卫外功能正常,即使四季中存在着侵犯人体的邪气,机体也不会为邪气所伤而致病。因此,脾胃的功能正常与否决定了正气的强弱,《素问·痹论》:“饮食居处为其病本”。现代医学亦证实,中医的脾胃学说与现代医学的免疫学说有着密切关系,其本质就是人体免疫反应正常而不为邪气所伤。因脾胃有升清降浊,通达上下之功,土克水,脾土旺盛则可制水,湿、痰不生,瘀结难成;土生金,金生则可御表,无外邪来犯之患;脾土厚而五脏六腑皆旺,筋脉、关节通利,故《内经·痿论》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脾胃为阳明,是五脏六腑气血之根源,若脾胃功能虚弱,因气血化生不足而致气虚,气虚则不能卫外御邪,又因脾虚痰湿积聚体内,影响气血运行,日久则气滞血瘀损耗正气,均可因外邪侵袭而发生痹证。脾主肌肉与四肢,脾胃功能的强弱,与治愈风湿病以及风湿病的转归、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医宗必读》云:“盖土能胜湿,而气足自无须麻也。”内湿的治疗重点在于首先要理脾,淡渗利湿依赖脾胃的正常功能,故通过燥湿健脾法能够除其湿滞,这样脾胃才能发挥健清升浊降的作用。《医学心悟》中云:“治着痹者,燥湿为主,而以祛风散寒佐之。大抵参以补脾之剂,盖土旺则能胜湿,而气足自无顽麻也”。因此,他强调治疗风湿病时应重视培土,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三、学术思想

秉承中医整体观、辨证观,重视治未病思想,对脾胃病,风湿病,疑难杂症经验丰富。提出风湿病从脾胃论治的观点,认为风湿病的发病、发展、预后与脾胃功能的强弱有关,调理脾胃能提高风湿病治疗效果,减少西药风湿药的副反应及毒性,有利于预防风湿病再复发;提出“补肾活血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认为类风湿久病多虚,多瘀、多伤肾,通过补肾活血治疗,并组方风湿2号。

四、学术成就

从事中医工作50年,一直坚持在临床一线。具备坚实而全面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对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有比较深入研究,2008年10月18日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术委员会风湿病学会颁发的“推动风湿病学术发展贡献奖”。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参编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从书《名医与良方》、《名医与专科》两部著作并主编了《世界医学大系·传统医学养生大全》、《孙思邈千金方研究》、《中医偏方集锦》、《老年人营养与锻炼》等著作,近年来承担省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课题2项。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先后收徒四人,其中3人同时获得中国中医科学院师承博士学位。指导全国优秀研修人才2名,省及优秀研修人才1人。

下一条:雷鹏陕西省名中医工作室

关闭

CopyRight© 2010 www.spph-s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人民医院版权所有
电话:029-85251331 | 传真:029-85236987 | E-mail:spph@126.com 地址:西安市友谊西路256号 | 邮编:710068
陕西ICP备案号:0701254689